慢性鼻竇炎,是發生于鼻竇黏膜的慢性炎性疾病,常合并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下呼吸道疾病,已成為嚴重的公共健康問題。在我國,有超過1億人群受到其影響。由于其慢性化的特性,慢性鼻竇炎不僅給患者帶來身體上的不適,還常常影響睡眠、學習和工作效率,降低生活質量。鼻竇炎的成因多種多樣,其中環境污染、氣候變化、不良的生活習慣等都可能誘發或加劇病情。因此,提高人們的健康意識,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對預防和治療慢性鼻竇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慢性鼻竇炎的定義與概述
慢性鼻竇炎,顧名思義,是一種鼻竇內黏膜的慢性炎癥性疾病。它通常涉及一個或多個鼻竇的持續性炎癥,且病程較長,往往反復發作,難以根治。與急性鼻竇炎相比,慢性鼻竇炎的病程更為漫長,癥狀也更為持久和復雜。
在慢性鼻竇炎中,鼻竇內的黏膜受到長期炎癥刺激,導致黏膜腫脹、增厚,分泌物增多且黏稠。這些變化不僅影響鼻竇的正常通氣和引流,還容易引起細菌滋生和感染,從而加重炎癥癥狀。此外,慢性鼻竇炎還可能引起鼻腔與鼻竇的解剖結構改變,如鼻息肉的形成和鼻竇開口的狹窄或阻塞,進一步加劇病情。
慢性鼻竇炎的癥狀表現
慢性鼻竇炎的局部癥狀主要包括鼻塞、流涕和嗅覺減退。鼻塞是慢性鼻竇炎最常見的癥狀之一,患者常感到鼻腔通氣不暢,影響呼吸。流涕也是慢性鼻竇炎的典型表現,鼻涕多為膿性,有時可伴有血絲。嗅覺減退則是由于鼻腔黏膜腫脹和分泌物增多,導致嗅覺神經受到壓迫或損傷所致。
此外,慢性鼻竇炎還可能引起頭痛、面部疼痛或壓迫感等癥狀。頭痛通常表現為前額、眉弓或顳部的鈍痛或脹痛,有時可伴有壓迫感或沉重感。面部疼痛或壓迫感則可能是由于鼻竇內的炎癥和腫脹,導致面部神經受到刺激或壓迫所致。
慢性鼻竇炎的病因分析
慢性鼻竇炎的病因多種多樣,其中急性鼻竇炎的未徹底治療是一個重要的因素。當急性鼻竇炎沒有得到及時或有效的治療時,炎癥可能會持續存在并逐漸轉為慢性,導致鼻竇內的黏膜持續受到炎癥刺激,進而引發慢性鼻竇炎。
此外,鼻竇解剖結構的異常也可能增加慢性鼻竇炎的風險。例如,鼻竇開口狹窄、鼻中隔偏曲或鼻甲肥大等情況,都可能影響鼻竇的通氣和引流,使鼻竇內的分泌物難以排出,從而容易滋生細菌并引發炎癥。
除了上述因素外,環境因素和不良的生活習慣也可能對慢性鼻竇炎的發生產生影響。長期暴露在污染嚴重的環境中,如吸入大量的煙霧、粉塵等有害物質,都可能刺激鼻腔黏膜并導致炎癥。同時,不良的生活習慣,如經常熬夜、飲食不規律、缺乏運動等,也可能導致身體免疫力下降,從而增加感染的風險。
慢性鼻竇炎的預防與治療
鼻竇炎的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鼻腔結構異常、過敏、感染、環境因素等。因此,防治慢性鼻竇炎的首要任務是避免這些誘發因素。例如,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過度疲勞,減少煙酒攝入,加強鍛煉,提高免疫力,都是預防鼻竇炎的有效方法。此外,注意個人衛生也是預防慢性鼻竇炎的重要措施。保持鼻腔清潔,定期用生理鹽水清洗鼻腔;避免用手挖鼻孔,以免損傷鼻黏膜;注意口腔衛生,定期刷牙漱口,防止口腔細菌進入鼻腔。
其次,對于已經患有慢性鼻竇炎的患者,我們需要采取積極的治療措施。藥物治療是常見的治療方法,包括抗生素,比如阿莫西林、頭孢等,用以殺滅或抑制鼻竇內的細菌;抗組胺藥和減充血劑,用以緩解過敏癥狀和減輕鼻腔黏膜腫脹;局部應用激素類噴鼻劑,如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等,有助于減輕炎癥反應,改善鼻腔通氣;以及服用可以宣通鼻竅的中成藥,如通竅鼻炎膠囊、千柏鼻炎片等,能夠緩解癥狀,促進恢復。
非藥物治療在慢性鼻竇炎的管理中同樣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比如鼻腔沖洗的方法,這種方法通過利用生理鹽水或特定的鼻腔沖洗液,清除鼻腔內的分泌物和細菌,有助于改善鼻腔的通氣狀況,減輕鼻竇炎的癥狀。其次,蒸汽吸入也是一種有效的非藥物治療方法。患者可以將熱水倒入盆中,然后俯身吸入蒸汽,使鼻腔受到熱蒸汽的刺激,有助于軟化鼻腔內的分泌物,促進其排出。另外,中醫的針灸、按摩等方法也被證明對鼻竇炎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對于癥狀較重或病程較長的患者,可能還需要采取手術治療。手術的目的主要是改善鼻竇的通氣和引流,減輕黏膜水腫,去除病變組織。常見的手術方式包括鼻內鏡下鼻竇開放術、鼻息肉摘除術等。手術需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術后還需注意鼻腔護理和定期復查。
慢性鼻竇炎的治療需要耐心和堅持。雖然有時候治療過程可能會有些漫長和復雜,但只要我們保持信心,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方案,通過提高健康意識,改善生活習慣,加強預防和保健措施,我們可以有效預防和治療慢性鼻竇炎,重拾健康生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大眾商報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互聯網新聞相關服務。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