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導航列表:
為什么有人說買基金的都是傻子
好多人說買基金的都是傻子,為什么會有這種現象呢?
實際上這種言論主要是指那些買基金虧損的人,因為整天折騰來折騰去的,結果沒賺到錢不說反而虧了很多,看起來確實像大傻子。
由于股票基金主要是跟隨A股市場而波動,因此經常會出現虧損的情況,屬于風險較高的理財產品。
相比在證券交易所直接購買股票而言,基金的風險又要小一些,所以適合那種看不上貨幣基金、但又覺得股票風險太高的用戶。
最關鍵的是基金的門檻較低,即便是小白用戶或者資產不多的用戶也能參與起來,如果配合定投這類手段又能降低不少風險。
閨蜜和我說在朋友介紹下買了一筆基金,據說收益很好,可是,我問她什么是基金,能保本嗎,主要是通過什么投資方式賺錢的時候,她一點都說不出來。
你看,這完全就是一個基金小白啊,怪不得好多人都說買基金就是騙傻子。如果也有對此不清楚的,一定要一起來看下,畢竟基金可是也會虧損的。
從廣義上說,基金是指為了某種目的而設立的具有一定數量的資金。從會計角度透析,基金是一個狹義的概念,意指具有特定目的和用途的資金。
很多朋友知道基金分為債券型基金、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指數型基金,可大家知道它們為什么叫債券型基金、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指數型基金。
基金就是騙傻子為什么這么說?那么這些基金都是什么概念,具有多大的風險,怎么選擇呢?
債券型基金
債券型基金是指主要投資債券的基金,基金資產80%以上投資于債券的為債券型基金。在國內,債券型基金的投資對象主要是國家發行的國債(比如財政部),金融機構發的金融債(比如銀行),以及央企國企等發的企業債。
相比較股票基金,債券基金具有收益相對穩定、風險較低的特點,是低風險偏好者心頭好。債券基金風險相對較低,有養老投資需求的朋友也可以考慮購買。
股票型基金
股票型基金是指以股票為主要投資對象的基金,基金資產80%以上都購買股票。60%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股災期間,有些基民吐槽普通人都看出來下跌風險,基金經理為啥不賣出?不是不想賣,80%的規定,不能賣。
因為大部分資產都用來購買股票,股票市場的走勢對股票型基金的收益有最直接的影響。
購買股票型基金是不是風險很大?基金就是騙傻子為什么這么說?
股票型基金對股票投資進行了一定的分散,基金持有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通常市值不得超過基金資產凈值的_10%,因而風險往往要小于持有單只股票的風險。想要投資多只股票而資金量不足象的基金,基金資產80%以上都購買股票。
混合型基金
混合型基金是同時投資股票和債券的基金,按照投資比例,混合型基金可以分為偏債型基金和偏股型基金。
偏債型基金是指投資債券比例超過80%并且投資股票比例不得超過20%的基金;偏股型正好相反。同股票型基金和債券型基金相比,混合型基金倉位變化比較靈活?;鸾浝砀鶕约簩κ袌鲂星榈呐袛鄟碚{整股票和債券的投資比例。
一些優秀的混合型基金能夠在牛市中取得與股票型基金相當的收益,而在熊市中又能夠通過大幅降低倉位而表現得比股票型基金更加抗跌。
指數型基金
指數型基金選取某個指數作為模仿對象,按照該指數構成的標準,購買該指數包含的全部或大部分的證券,目的在于獲得與該指數相同的收益水平。
購買指數基金的一大好處在于成本低。由于指數基金經理用不著積極選股,所以指數基金的管理費用相對低。
購買指數基金的另一個好處就是收益穩。牛市時,一些主動管理產品,可能出現虧損的情況,投資者沒能享受股市上漲帶來的好處,而購買指數基金能夠避免這樣的尷尬。
了解了這些基金的基本概念和風險后,我們就能根據個人需要選擇基金購買了,也就不用在做別人眼里的基金就是騙傻子的人,而是一個合格的理財者。
俗話說,沒有最好的產品只有最合適的產品,我們不能因為基金虧損了就覺得它不好,也不能因為它盈利了就大力吹捧。
產品終究還是要服務于人,并且因為每個人的實際情況又有所差別,所以只要你有這方面的興趣,在風險承受的范圍之內買基金都是可以的。
2021買基金的都是大傻子嗎?為什么大家都買基金?
大家買基金的原因有很多,不能一概而論說買基金的人都是大傻子。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原因:
1、分散風險:基金是由多種不同的投資品種組成的,通過購買基金可以將投資風險分散到不同的資產上,降低單一投資品種的風險。
2、專業管理:基金由專業的基金經理進行管理,他們有豐富的投資經驗和專業知識,能夠為投資者提供專業的投資建議和管理服務。
3、靈活性:基金的買賣非常靈活,投資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隨時買入或賣出基金份額,相比于直接投資股票或債券等資產,更加方便。
4、低門檻:相比于直接投資股票或債券等資產,購買基金的門檻相對較低,普通投資者也可以通過購買基金來參與資本市場。
5、多樣化選擇:市場上有各種類型的基金可供選擇,包括股票型基金、債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等,投資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和投資目標選擇適合自己的基金產品。
當然,投資基金也存在一定的風險,投資者在購買基金前應該充分了解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并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做出合理的投資決策。
總之,買基金并不意味著是大傻子,而是一種投資選擇,需要根據個人的情況和需求來決定是否適合自己。
基金就是騙傻子為什么這么說?投資買基金靠譜嗎?
說到投資方面,由于項目太多,每個人選擇也有所差異。比如,有些人說購買基金好,收益平穩。也有些人說購買基金的全是大傻子。兩種觀點,你選擇相信哪種?
首先,我們了解一下基金投資的定義。基金投資是一類間接性的證券投資方式方法?;鸸芾砉纠猛瞥龌鸱蓊~,聚集投資人的資產,由基金托管人(即具備資質的銀行)代管,由基金管理人管控和應用資產,從事股票、債券等金融工具投資,隨后共擔投資風險、共享收益。了解基金投資的定義之后,我們進入到今天的主題。有網友說購買基金的全是大傻子,那么大家認可這種觀點嗎?為何有人會這樣認為呢?原來,有些人說基金投資并沒有優點,投資下去也是消耗錢。實際上,基金收益平穩,并且好處許多 。
基金投資有什么優點呢?比如:1、具備專家理財的優點(投資技術、信息靈通、國家政策參悟等);2、具備聚少成多的優點;3、重視投資組合,分散化基金投資風險性;4、費用相對性低廉(有稅收優惠);5、透明度相對性較高(開放式基金)。當然,除了優點也有風險性。基金潛在的投資風險,可能伴隨證券市場環境的變化而得到一定程度上的釋放。但把基金作為不容易虧損的投資產品,顯著是有失偏頗的。由于凈值越高的股票型基金,當其持倉種類偏重時,如果碰到證券市場調節,隱含的投資風險和虧損是無法預估的。
買基金的為什么都是大傻子?
由于股票基金主要是跟隨A股市場而波動,因此經常會出現虧損的情況,屬于風險較高的理財產品。
相比在證券交易所直接購買股票而言,基金的風險又要小一些,所以適合那種看不上貨幣基金、但又覺得股票風險太高的用戶。
最關鍵的是基金的門檻較低,即便是小白用戶或者資產不多的用戶也能參與起來,如果配合定投這類手段又能降低不少風險。
俗話說,沒有最好的產品只有最合適的產品,我們不能因為基金虧損了就覺得它不好,也不能因為它盈利了就大力吹捧。
產品終究還是要服務于人,并且因為每個人的實際情況又有所差別,所以只要你有這方面的興趣,在風險承受的范圍之內買基金都是可以的。
買基金的都是大傻子嗎?
實際上這種言論主要是指那些買基金虧損的人,因為整天折騰來折騰去的,結果沒賺到錢不說反而虧了很多,看起來確實像大傻子。
譬如我有一位朋友,從余額寶賺到股票基金后,每天就琢磨著今天漲多少明天跌多少,一年下來收益率還比不上余額寶,關鍵是每天操碎了心還不如買余額寶呢。
當然,這更多的是一種氣話和一種調侃,基金同樣是一種受到許多人喜愛的理財產品,包括余額寶本身也是基金的一種。
都說買基金的人是傻瓜?那為什么還有那么多人在買基金呢?
每個人的理財理念都是不一樣的,不能一竿子打沉一船的人。好比當初馬云建立的淘寶,還是被很多人罵傻子,但是現在事實勝于雄辯。
拓展資料:基金是一種間接的證券投資方式?;鸸芾砉就ㄟ^發行基金單位,集中投資者的資金,由基金托管人(即具有資格的銀行)托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運用資金,從事股票、債券等金融工具投資,然后共擔投資風險、分享收益。基金定投是騙局嗎?
基金定投大部分都是針對于小白的,而小白由于什么都不懂,很容易被帶進溝里,但你身邊有值得信賴的人,可以看準一個基金,定投即可,所謂的基金全是坑大家最好不要買都是不懂的人被坑過的,具體可以看看本站提供的介紹。
1、基金定投騙了一大堆傻子怎么回事當然是大忽悠了,估值特別高的時候還定投那不是傻么,估值高的時候應該只賣不買,清倉離場。
定投有它的適用階段,當估值比較低的時候開始定投,由于估值還有可能更低,定投能很好的分散風險,同時強迫自己買入低位籌碼。
定投的核心觀點應該是市場的低點是一個區間,在這個區間不斷買入,應該差不了。
2、基金全是坑大家最好不要買真的嗎也不全是坑,只是對于小白來說,不懂的話就容易誤信所謂的人帶領,告訴他們定投哪些,在高點時買入其實很虧,一般都是跌的時候買,高價的時候賣。
基金的種類很多,有的基金收益低,有的基金收益高。
低的收益有百分之幾、十幾,高的收益有百分之幾十,一百多,二百多的。
比如投資五十萬基金,收益百分之一百,那他就轉了五十萬了。如果收益是百分之更大的數,賺的也就更多了。
基金和股票差不多,并不是那個基金都是賺錢的,也有賠錢的可能。股市的一句話同樣適用于基金,就是股市(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3、基金定投看靠譜嗎這個問法就像問買股票靠不靠譜一樣。這不存在靠不靠譜的說法,股票、基金都是合法公開的投資產品,對于那些表面正規但實際上是非法集資的產品來說,基金確實是靠譜的。
但是你指望它像債券一樣到期還本付息,那就未必靠譜。因為它的收益是根據市場情況而浮動的,沒辦法保證絕對是穩賺不賠的。
但基金定投是在固定的時間,投入固定的金額到某只特定的基金產品上,定投最大的好處是平滑成本,比如第一天買入的時候是1塊錢一份,第二天它下跌了,你繼續買,然后到第三天的時候回漲了一點,雖然還沒到1元,但算下來你可能還是小賺了一點。
所以基金要想獲得平穩收益,是要適當地長期持有,當然基金經理的業績能力也很重要。
股民的鄙視鏈,為什么股民看不起基民,連基金經理也不信任?
記得在諜戰劇《懸崖》中,有個特工說過一句話:“在我們這個行當里,懷疑,是最好的品質”。
那么,在投資這個行當里,最好的品質又是什么呢?如果一定要選一個的話,金小鵲認為是理性。
因為,投資是認知的變現,投資即決策,決策差異的根本是認知水平的差異。成功的投資需要完整的體系支撐,多維度的認知能從不同層面優化一個人的投資體系和判斷指標。
比如對行業和企業經營的認知:行業空間、競爭格局、價值鏈分布、核心競爭力、增長驅動因素等;對交易系統的認知:倉位管理、風險管理等;對投資思維的認知:安全邊際、復利等。
那些喜歡親力親為、自己炒股的人們,習慣于追漲殺跌、頻繁交易,那是因為他們的認知里,認為自己能判斷趨勢,做好擇時與波段。不過,此時此刻,傲慢、固執、狹隘掩蓋了他們的理性認知。
而那些買基金的散戶,其認知里就認為“投資是專業的,應該讓專業的人來干專業的事”,所以他們才會相信基金經理炒股比自己炒股強太多。于是他們買基金了,當然很多人都賺錢了。
11月17日,中歐財富發布基金投顧行業首份白皮書報告——《試點一周年:公募基金投顧白皮書》,其中數據顯示,持有基金投顧3-6個月的客戶中,盈利占比93.23%;持有6個月以上的,盈利占比98.62%;即使是持有時間不足3月的,也有70.79%的客戶盈利了。
不僅僅是選擇自己炒股還是買基金的問題,就連上述的持倉時間長短也是認知的維度之一,當然最終的收益也是大不相同的。
炒股不如買基金,讓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
如今,在頻頻上演“炒股不如買基金”的糟心鬧劇后,越來越多的散戶開始轉戰投“基”了。
據互聯網數據挖掘平臺MobTech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基民規模突破8000萬,新增基民突破2000萬,移動互聯網基民數量正呈穩步上升趨勢。
另據基金業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9月底,我國公募基金數量7644只,管理規模合計17.8萬億元,較2019年末規模增長了21%。
此外,據中基協發布的10月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及產品備案月報,截至10月底,私募基金的總規模高達15.84萬億元,單月猛增超7200億元,是今年以來增長最多的一個月。
種種跡象表明,無論是公募基金,還是私募基金,其數量和資管規模都在今年上了一個大臺階,這說明中國的散戶認知在進步,理性認知在提高,“專業人做專業事”在實踐中兌現。
那么,對廣大散戶而言,從股民到基民,如何做好基金篩選與投資呢?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來努力。
一. 歷史業績
在基金投資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對比基金的歷史業績,重點關注5個細節:
1.關注基金短中長期的業績表現,3個月,6個月,一年,三年,五年這幾個期限,并試圖挑出在市場上排名前1/4的基金;
2.看基金在短期內是否有更換基金經理的情況,如果有,還要去查接盤的基金經理,查Ta管理最久的產品情況,是否滿足上述第一點要求;
3.看歷史業績中,極端行情下的基金表現,特別是基金的回撤控制能力,是否比同類平均水平要強。比如你可以重點關注2008年,2015年,2018年的業績表現;
4.當你在挑選基金經理的時候,一定要看他名下管理的同類基金的表現是否大體一致,比如重倉的股票是否一致,凈值波動是否一致,如果一致,更能體現基金經理的策略穩定性比較好,且能表明Ta不是在做押注式投資。如果一個基金經理,管理的不同產品押注不同的板塊,或許部分基金的業績表現會非常不錯,但這并不能體現他的能力強,而是他的運氣好,這是比較具有迷惑性的;
5.關注基金經理管理規模變動的情況,如果管理規模大幅增長,要考慮基金經理是否有能力操盤更大的資金;如果其管理的規模下降特別快,也要小心了,因為基金經理本身或市場上出現了比較大的負面沖擊。
二. 持倉情況
在查看和對比基金的歷史業績后,還應該查看持倉情況等,重點關注5個方面:
1.關注基金重倉的板塊和股票,看看是不是和你的投資偏好相吻合
2.關注換手率,因為換手率可以反映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那些投資股票多,自上而下選股,偏向長期價值投資風格的管理人,一般來說換手率比較低。而擅長擇時和趨勢跟蹤的管理人,換手率會高些。
目前市場上80%的(偏股)基金是做股票多投策略的,因此如果換手率太高,比如高于300%,或許說明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漂移不夠穩定,但也有一些做趨勢跟蹤,做得非常好的基金經理,但相對來說是比較少的,這要看你的投資偏好了。
3.看持倉的集中度,因為持倉集中度高的基金經理,一定是對某個行業、板塊或公司有著明顯的偏好;而持倉集中度低的,基金經理是相對分散的、均衡的去做配置的,風格各有不同,就看你的喜好了。
4.看有沒有海外持倉,因為很多中國的優秀企業是在海外上市的,而在海外整體的估值是低于國內的,如果大家有海外布局的需求,可以持有一定的海外持倉的基金,比如港股持倉,去年年底至今,有很多機構在港股的持倉是逐步提高的。
5.看持有人結構,作為散戶購買基金,我們盡量在優選基金管理人的前提下,選擇機構資金占比較低的那只基金,如果購買的是機構資金占比較高的產品,一旦機構出現大量贖回,是非常影響基金運作的。
總之,投資是件專業且嚴肅的事情,成功的投資,更是一個人認知的變現。如果認知水平跟不上,那么憑運氣賺到的錢,最后往往又會靠實力虧掉,因為,你的認知缺陷注定了你會虧錢。
“傻瓜才炒股”,“笨蛋才買基金”,這么說有道理嗎?
在我看來,兼而有之。
首先,所有的金融行業機構,不管是大基金(比如易方達,博時等)也好,還是第三方理財機構(比如宜信,諾亞等)也好,或者是財經媒體也好,宣傳的口號都是類似的:市場是可以預測的,中小投資者只要聽專家的話,或者把錢交給基金經理去管理,那么他們就能獲得比市場平均回報更好的投資收益。
伍治堅通過《小烏龜》表達的意思恰恰相反:你們中小投資者都是笨蛋,輕易相信了這些機構的忽悠,被他們當猴子耍。因此他通過列舉很多例子的方法,來支持他的論點。應該說這是有點另類和非主流的觀點。
當然,如果你對國外的投資文獻比較熟悉,可能也不會覺得伍大的觀點有多么另類。主動型基金業績不佳,基金經理過于忽悠這個問題在國外已經被研究透了,有不少暢銷書(比如查爾斯艾利斯,約翰博格爾,大衛斯文森等)都談到過這些問題。伍大的觀點和這些人比較相似,即投資者應該購買費用更低的指數基金,而不應該浪費時間去挑選股票或者基金。
從我對我身邊那些股市散戶的觀察來看,這些“韭菜”確實更時候購買伍大推薦的指數基金。連公司報表都不會看,挑選股票基本都是靠朋友或者股友的小道消息,這哪叫投資啊。還是老老實實買個指數基金,該干嘛干嘛去。
請添加詳細解釋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大眾商報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互聯網新聞相關服務。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