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知名品牌陷入食品安全疑云,這次上熱搜的是一款名字“不明覺厲”的食品添加劑——TBHQ,樂事薯片被曝含有這種物質。
有醫師提醒,長期過量攝入TBHQ會增加患癌風險,但經過網絡傳播,就變成了“樂事薯片被曝含有TBHQ致癌添加劑”,然后進一步變味,成了“吃薯片會致癌”,又或者“樂事明知原料有風險還在用”。
這顯然又是一條典型的靠“脫離劑量談毒性”來制造公眾焦慮、博取流量的信息。要證明其聳人聽聞,其實只要看兩點就夠了。
首先,查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新版于今年2月8日實施,是我國食品添加劑領域最權威的標準。
該標準明確,特丁基對苯二酚(簡稱TBHQ)是一種抗氧化劑,可以在膨化食品、油炸面制品、方便米面制品、糕點、餅干等11種食品中添加,最大使用量為0.2克/千克(以油脂中的含量計)。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
TBHQ有兩個特點。首先,它可以添加進的食品,往往含有豐富的油脂,因為人們利用了TBHQ不溶于水而可溶于油脂的特性,相比許多水溶性抗氧化劑,少量添加進油脂就能取得高效的抗氧化作用,而且在烹飪過程中經受高溫也不會失效。
另有研究證明,TBHQ能阻止大多數油脂腐敗,可有效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黃曲霉菌等微生物的生長。
所以,TBHQ是“官方蓋章”的食品添加劑,只要按照限定的范圍和用量添加到食品里,是法律法規允許的。而且,能夠入國家標準“法眼”的食品添加劑,其安全性均事先經過嚴格的評估,可以說,按規使用TBHQ的食品,目前在中國被認為是安全可靠的。
看到這里,有人會疑問,雖然食品生產經營者按規添加TBHQ沒毛病,但消費者吃起來是另外一回事,具體吃多少會有問題呢?
這就要查看一個叫ADI(可接受日攝入量)的東西。
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下的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經過多次評估,將TBHQ的ADI上限定為0.7毫克/公斤體重,以一名體重75公斤的成年男性為例,一天攝入量不超過52.5毫克TBHQ是比較適宜的。
那么,做一個推算。假設我們吃到的薯片都頂著添加量的上限添加TBHQ,也就是1千克薯片里含有0.2克TBHQ,一包凈含量75克的薯片里就含有0.015克TBHQ,上述75公斤的成年男性要一天吃3.5包這樣的薯片,才會超出JECFA定的ADI上限。
如果按照網上流傳的“攝入超5克或將有致命風險”來算,那這位男士恐怕一天要吃300多包薯片才可能致命,或許在因為TBHQ致死前,先撐死了。
正常情況下,一般消費者的TBHQ攝入量是不會超出“風險線”的。
JECFA認為TBHQ在多種食品中作為抗氧化劑使用是安全的,其評估了來自澳大利亞、巴西、中國、新西蘭、英國和美國等六個國家的數據,發現基于家庭調查的TBHQ估計攝入量低于ADI。
也就是說,一般情況下,哪怕飲食文化有差異,普通家庭飲食環境中過量攝入TBHQ的風險不大。
當然,吃了3.5包以上的薯片,超過了這個量也未必會怎樣,消費者堅持健康飲食觀念,合理控制油脂及含油食品的攝入量即可。
對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而言,這一次的樂事薯片風波似曾相識。早在2014年,我國臺灣地區“問題油”事件曝光,主角里就有TBHQ,一些人利用了大眾對該物質的陌生心理,并搬出有日本等國家禁用該物質作為“實錘”,將添加TBHQ的行為“一棒子打死”,對相關行業進行抨擊,卻忽視了歐美、中國這些大市場仍在允許使用該物質的事實。
這里需要再次強調的是,不同國家在食品添加劑的使用上有不同的考量,禁用某種物質的原因不是只有“不安全”,也可能與防疫、生物多樣性保護、貿易保護等有關。
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